当前位置:首页 > 记录生活 > 正文内容

1月8日凌晨 地震记

大成2022-01-08记录生活2734

没想到,我的2022年第一篇文章,不是新年,不是疫情,竟然是地震。

就在刚才,就在今夜,正在挑灯夜战的我,突感头晕目眩,身为资深熬夜达人+重度失眠患者,不应该是身体报警吧?于是强打精神,镇定一下准备接着干。

谁知头晕再次来袭,恍惚中意识到情况不对,身后的窗户开始吱呀作响,不是平日里防护栏的晃动,更像是窗框与墙壁之间的摩擦。哎呀这还了得,是地震!还小不了!

赶紧去叫熟睡中的媳妇娃,中途瞟了一眼客厅的吊灯,好决定叫醒的方式和力度,只见三盏灯正在欢快地扭着秧歌。那种情况下任谁都没法不慌。



“地震了!地震了!”

虽然刚刚过去两个小时,我已不记得当时喊了几声、还说了啥,总之展眼之间,儿子就以比挨揍时还要高的分贝叫唤着“快跑!快跑!”拉着妈妈就往外冲。

这反应完全超出我的预期,如果是我一个人,肯定先看看周边邻居的反应,但有了他这振臂一呼,我和媳妇就像得了号令,一家三口拔腿就跑,夺门而出。

这时候我倒成了举棋不定者,还在犹豫要不要再观察一下,儿子已风一样冲下两层楼,一边大喊“妈妈快点!妈妈快点!”,一边坚定附和着媳妇的决定“不能坐电梯”。身处20多楼,我提出坐电梯并非无知,大脑中也是快速权衡了乘电梯的风险和跑下楼的速度的——如果严重到电梯立马故障,那能不能跑下去真不好说;如果跑下楼都还好着,电梯短时间内肯定没问题。

媳妇在儿子的呼喊中也有点乱了阵脚,显然她和我一样有更多成年人的稳重和多虑,只是不知道如果真的发生大的意外,这种稳重和小孩子的天真之间,哪一个更正确。

我和媳妇最终商定由她回去拿衣服,我带儿子先下楼。儿子也在我的坚持下跑下几层之后改为乘坐电梯。


来到楼下,基本还没什么人。儿子没穿鞋子,我抱着他到稍远离楼房的一处亭子,虽然穿着较厚的睡衣,他还是瑟瑟发抖,一是因为冷,主要还是害怕,他说。

不一会儿,陆续开始有人下来,大概都是高层住户,后来一个攀谈的邻居说住在31楼,那一定摇得更欢。

等媳妇再次下楼,我在寒意中平复一下情绪,才掏出手机查看信息,并发了一条朋友圈“震感明显”,此时群里和朋友圈里,已经有了确切的消息:青海海北州门源县发生6.9级地震。

回看我那条朋友圈的时间,1:55,而地震时间是1:45,从反应过来到下楼,应该没超过5分钟,这在我慢悠悠的生活节奏中,绝对算得上迅速了。


而这次最让我意外的,是儿子的表现,从神速起床、火速撤离,到冲锋在前、不断催促,再到后来忍着寒冷不上楼,多次劝说无效。不是说多么优秀,仅仅是令人意外,“迅速”是肯定的,“冷静”当然算不上,“果断”应该不为过,这和平日里起床、吃饭、做作业都要三请四催相比,着实很神奇。

更奇葩的是,刚从家中冲出来时,他竟然回头喊了一句“把我的存钱罐也拿上”,在那个慌乱的时刻,简直把我俩逗笑了!而后来所有人都上楼了他还是坚持不走的举动,竟然让我很感动。

所以,我们除了是第一个冲下楼的,也是最后一个返回家的。


儿子裹着被子躺在长椅上,听我讲2008年汶川地震的过往以及前不久一位经历过唐山大地震的同事讲给我的故事,问我今天为什么没有星星和月亮、天亮还要多久,特别而温暖,认真又可爱。

在我的多次哄劝下,在说好的当时能查到的最后一次余震1:59之后一个小时,凌晨3点我们回到了家中,虽然听起来傻了一点,但在未知面前多一些谨慎,尊重一下孩子最初的纯真,有什么不对的呢!

也许是特别的经历激发起了特别的求知欲,回到家里儿子还在不断问我问题。在知道什么是余震后,又要看书到天亮,直到一起制作了“地震报警器”,才钻进了自己的被窝。从不睡觉到跟我睡,从跟我睡到自己睡,认真的坚持,乖乖的听话,我小时候一定没有这么可爱。

这就是我人生中的第二次地震经历。对儿子来说,是第一次。

版权声明:大成小站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jln.cn/post/467.html

分享给朋友: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