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相关 > 正文内容

忆内刊十年

大成2017-12-15工作相关5442

本期编辑约我为内刊十年写点文字,我一时有些恍惚。记得上次为《HDFC》设计纪念封面还是十期特刊,而这次,一转眼竟已十年!不觉间,往事历历,浮上心头,现记录如下,也算是对我与内刊一点零散的总结和纪念。

汉德风采01封面.jpg

结缘

2008年3月,我接到一项特殊的任务——为新创办的企业内刊《HDFC》设计封面。时值公司成立五周年,内刊创刊不仅是对年轻的HD五周岁生日的献礼,也是公司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首期内容为总结过去、展望未来,公司领导要求封面既要喜庆热烈,又要意义深远。

经过一番思考,一份寓意“五年发展、继往开来”的设计稿呈现在大家面前:整体以视觉鲜明的“HD红”为主调,辅以黑白相间、虚实结合的数字“5”的变体,阔如大道,奔似河流,曲若历史,意向远方,简洁而不失大气,沉稳中透着磅礴,把喜庆和发展的主题表现得淋漓尽致,得到大家一致认可。

从此,我便与这份内刊结下了不解之缘,她初长十岁,我相伴十年!

封面

最初几期内刊我只负责封面,但编委会还是冠以“美术编辑”之名,每每看到,总觉责任重大,压力在肩。虽然后来大部分工作转向了版式和内容,但封面一直是我倾注心血最大的部分。

创刊两个月之后,正当大家构思着如何在首期封面的基础上延续第二期的创意时,2008年5月12日,汶川一震,华夏恸悲!家之难,国之殇,在全国上下及集团、公司集体默哀、捐款捐物的沉重背景下,我们及时调整思路,在第二期封面上用黯淡的色调和心形的烛光表达了悼念与坚强的主题。

虽然那期设计我并不太满意,但此后,通过封面抓热点、记大事便一直体现在后续很多期的设计思路中——2008年,“五周年创刊”“汶川地震”“北京奥运”“金融危机”;2009年,“企业文化大讨论”;2010年,“单季10万根桥总成下线”“十期特刊”“企业文化发布”;2011年,“质量整顿”“建党90周年”“HD十二五规划”;2013年,“公司成立十周年”“技术中心封顶”“照镜子正衣冠”;2015年,“九三阅兵”……十年间,公司内外无数个重大事件都被以这种形式记录在当期的《HDFC》上。

此外,2012年“春夏秋冬”、2014年“花开四季”、2015年“重大活动”、2016年“理念诠释”等年度系列策划,也无不体现着我们的用心与执著。2017年,“标志建筑”系列封面已连续刊发三期,本期(第40期)适逢内刊十年,“宝鸡新基地”即将以封面图的形式首次与大家见面,《HDFC》再次抓住这一热点,也必将成为公司高速发展的又一见证!

编排

《HDFC》创办之初,并没有专人专职负责此项工作,几位编辑也都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储备,公司办一群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凭着“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对公司的热爱,摸索着前行。

或许你很难想象,直到2012年12月,内刊办到第20期的时候,我们依然在使用Word排版。“器虽不利,其事必善”,抱着这样的决心与勇气,几位编辑常常为了一个标点的对齐、一张图片的布局、几根线条的粗细而费尽周折,反复调整。宛如手持粗笨工具雕花,又如小米加步枪遭遇硬仗,但几年下来,我们的花雕成了,仗打赢了,几位编辑也一个个被锻炼成了技艺高超的工匠和英勇善战的勇士,Word应用水平达到了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穷”则思变,我们一直准备着;见“贤”思齐,终于机会来了。2013年3-5月份,公司十周年特刊和《企业文化手册》分别委外编印,我们在精心组织好内容的同时,更加关注设计师的工作,从软件到思路,从美工到排版,明里暗里,穷根究底。经过两次“偷师”,2013年6月,委外的《企业文化手册》尚未出炉,我们采用专业软件编排的第22期内刊已经印发完成,这也是内刊第一次革命性的改版。从此,《HDFC》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印发

《HDFC》作为企业内刊,目标受众较为固定,出于成本和保密等方面的考虑,初期印刷数量较少,且只有少部分彩印,其余均为黑白印刷和电子版发放。甚至到第4期出版时,只剩下黑白版本,这令付出辛勤努力的各位编辑多少有些遗憾,对于负责美工的我来说,尤感沮丧。

锦衣夜行,只盼天明。终于,随着公司的发展和领导的重视,《HDFC》实现了全彩印刷,且发行量越来越大,影响力也越来越广。从麦李西沟到泾渭河畔,我们用了两年——2010年,我们这个无形的“编辑部”和印刷基地从宝鸡转移到西安;从三秦大地到潇湘之滨,我们用了6年——2016年,《HDFC》第一次走出陕西,远发湖南,因为那里也有一群心心相念的HD人。我相信在他们看到《HDFC》的那一刻,一定会有一种“心连心、一家人”的温暖,正如我们每次收到他们的来稿,同样心存感动!

除了印刷版本之外,我们也从未停止过发放形式上的创新,电子版从最初的Word、PDF,到现在的微信、H5,甚至中间我们还尝试过通过网页更新和OA平台Flash展示。无论哪种形式,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树立HD形象、弘扬HD精神、传播HD文化、展示HD风采”,这是W总经理为内刊的题词,也是我们不忘初心的坚守! 

鼓舞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为了这方阵地,为了这份坚守,我们精心呵护,全力以赴,哪怕一个小小的肯定,都让我们倍受鼓舞。

W总经理在创刊号中写道:“《HDFC》是我们宣传企业文化、展现员工风采的重要阵地,承载着抒写企业创业历史的使命”“愿成为为公司发展呐喊助威的战鼓”“它的茁壮成长,还需我们以热情、激情和不断创新的勇气来倾心呵护”,这是我们创办《HDFC》的初心,也是鼓舞我们不断向前的动力。

2008年3月,第1期内刊出版后,时任公司党委副书记L手捧初生如婴儿般、散发着墨香的内刊,注视良久,深情而又欣喜地说道:“好,好!既有氛围又有意境,这是公司成立五周年很好的礼物,你们要坚持不懈地办下去。”那是我们完成的第一次任务。

2010年12月,第11期内刊刚刚送到办公室,时任公司办公室主任Q看着颇具文化创意的封面说:“我喜欢这个设计,充满了文化气息,符合本期企业文化发布的主题。”那是我从宝鸡调往西安后的第一次设计。

2013年6月,第22期内刊发放的当天中午,时任公司财务总监W专门来到办公室鼓励我们:“《HDFC》办得越来越好了,从内容到形式都很有专业化的味道”。那是内刊改版后的第一次尝试。

2016 年6月,第34期内刊付梓之际,时任公司党委副书记C在审阅初稿后赞扬道:“《干事创业,永葆激情》写的很好,与集团的激情文化和和公司的要求高度契合”。那是我第一次为内刊撰写卷首语。

2017年12月,第40期内刊策划过程中,公司党委副书记W叮嘱道:“按照W总指示,从明年起内刊改为双月刊,你们要提前着手,加倍努力”。这是公司15岁生日来临之际,领导对内刊提出的更高的要求。

接力

栉风沐雨,薪火相传。随着办刊经验的积累和新生力量的加入,我们的《HDFC》正如一个茁壮成长的孩童,愈加焕发出朝气蓬勃的力量。

2014年,一身文艺气质的理工男Z加入,为我们的团队带来了许多活力,内刊随即被感染了几许清新之风;2015年,新闻学子X入职,让我们能够以专业化的视角,定义内刊编辑的新高度。更加难能可贵的是,这两位90后在工作上都有一种顽强的开拓精神,术有专攻,各具所长——小Z善摄,小X能写,宛如内刊之两翼,振翅欲飞。对于我负责的美术编辑工作,二人左右助攻,从2016年9月开始,我们已合力完成5期编排。目前,二人均已能够独立承担此项工作,大大提高了内刊编排效率及各项工作安排的灵活性。

我相信,在多数同事眼里,在公司纷繁芜杂的工作中,这只是一份内刊;但在我们心里,在公司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这绝不仅仅是一份内刊!


在2018年即将到来之际,在公司成立十五周年的又一个重要时刻,我们的《HDFC》即将以全新的面貌和姿态,再次出发。

十年成长,十年陪伴,相约下一个十年,我们不见不散!

版权声明:大成小站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jln.cn/post/222.html

分享给朋友:

“忆内刊十年” 的相关文章

评论列表

essaypinglun
2018-02-26

感谢楼主的分享,赞赞。

软件开发
2018-01-30

这些将成为珍藏的回忆,现在,很多根本的东西在慢慢流逝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