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记录生活 > 正文内容

CIT二三事

大成2021-07-06记录生活2784

Continuous Improvement Team.jpg

Leader的评价

晚上和几个同事小聚,说起几年前同在的一个项目组,组局老大哥,也是当年的项目组Leader评价说,我到项目组是一个失误。

言外之意,那段经历与我日后工作并无多大关联,青春正好,几近虚度,甚为可惜。

酒酣耳热,情真意切,想必不是假话,然而我并不认同,或许他并不知道那段“云里雾里”的日子,在我的记忆中已经发酵或可能发酵成什么样的存在。

当年,项目组成立的初衷是培养项目经理,以项目形式系统性解决公司各个系统尤其是售后质量问题。

项目组成立时,公司对其寄予极大期望,赋予特殊使命,也给予了人财物上最大程度的支持,各个成员皆是选拔自各系统精兵强将,而我是其中最弱的一个。

然而这些都不是我的关注重点,主动要求加入其中,更多是想领略一下高人思维,见识一点先进理论,学不学得到倒在其次,是否能达到公司的要求也并无信心,只要能开阔眼界、拓展思维便好,否则偏安西北一隅,久而久之,害怕自己会封闭起来,与这个世界割裂开来。

从后来两年的学习经历和多年后各段工作经历对比来看,这一点完全达到了我的预期,至于其他人怎么想我不得而知,但如果用指导老师一开始给我们定下的非官方标准来衡量,项目无疑取得了巨大成功——那就是项目结束后,有一半以上成员会主动离开这个单位。

第一个项目

学习了一段时间的理论后,大师开始带着我们做项目。第一个项目小到让人崩溃。

那时公司给各个办公区域新安装了大型自动饮水机,一机三键分别出开水、温水、冷水,供大家拿着水壶、水杯、水桶接盛使用。这个项目就是让我们找到饮水机不合理之处并给出解决方案。

刚刚从桶装水送水到户进化到净化水自给自足,如此贴心、如此放心、如此方便,何来不合理之说?

然而,我们的任务就是持续改进,这也是项目组名字——CIT(Continuous Improvement Team)——的由来。

经过大家观察(亲自使用)、调查(询问别人)、分析(合理推测),并运用头脑风暴以及一种贴纸条条(已不记得名字)的方式,最终找出两项改进点并给出了不同的改进方案:一是热、温、开三键区分不明显,会出现接错、烫手、扔杯子的可能,我自己就曾眼睁睁看着开水把水桶烫变了形,等反应过来为时已晚;二是不同规格水桶接水时距出水口距离不一,为了准确接水入桶,往往要用手一直端着水桶,手腕劳累不说,最后关水时还总要有一段浪费。

这个项目并不是公司真正的需求,只是作为理论知识应用的一种练手,给出的方案当然也不会得到重视和有效落地,只是报给相关部门后便不再关注。项目组解散后的某天,我还听到有人把这件事当做笑话来讲,对此我只能置之不理,暗笑夏虫岂可言冰。真要让我给它们讲解决问题的系统性思维云云,那我也讲不明白,毕竟我也只学了个二把刀。

外人的不满

除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老师给我们讲授最多的还是思维方面的东西。

与其说是讲授,不如说是影响,一个“谝”字就是对当时学习方式最准确的概括。老师每周两次与我们“谝闲传”,总是把我们听得一愣一愣、津津有味(只是没想到在老大哥眼中,我当时的状态竟然是“云里雾里”)。我们由衷地称老师为“大师”,而实际上他也真的就是一名黑带大师,当然这里指的是六西格玛,而非跆拳道。

当时,列席公司会议是CIT的特殊待遇,也许正是由于诸如此般“特权”,加之拿着工资不“干活”,有些人看不过眼,许有不平之心,便语露三四之意。想必前述讲饮水机笑话的人,正是此心作祟。

一次,某部门同事说起刚调入他们那儿的一位员工,性格怪僻,处事生硬,大家都不太喜欢,便说他“不行”,“不行”这个词在陕西话里有着不可言传的贬意。刚好那几天大师跟我们“谝”过与此相关的话题,我便拿来反驳这位同事。虽然现在一个字也记不起是个什么理论,但大意与那句“你不是我,怎知我走过的路,心中的乐与苦”同味。

我虽然也不太喜欢他说的那个员工,但因有一套热乎的理论支撑和爆棚的正义感,便想“度”了这位同事,于是劝他不要轻易否定一个人,更不能公开“带节奏”,初来乍到,你又怎么知道人家“不行”呢?

他回驳我说“大家都说一个人有问题,他一定有他的问题”。

我脑子一抽说“你觉得一个人有问题,其实是你自己的问题,这叫XXXX理论,X大师说的。”

对方一愣,像抓住把柄一样,手指向我、眼看向四周,冷嘲道“看看,中毒非浅!”

我一时词穷,说了一句“你应该也听听大师的讲课,就不会这么说了”,对方连连摆手“我不听,我不听!” 不欢而散。

后来多次接触那位让我们起争执的员工,也觉得他可能真的有点问题,但直到现在我也没有认为那套理论有错。

后记

那两年里,除了六西格玛、COS等业务知识,大师还给我们讲了很多“正儿八经”的知识,什么“战略的层次”“正态分布”“平衡计分卡”,都是后来经济师考试时的惊喜重逢,至于那些“放下自己”、主席诗词,早已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对身心的洗礼,虽没有脱胎换骨,但已成为更好的自己。

而这些,都与具体工作关联不大,那些“云里雾里”的过往,也绝不会是大梦一场。

版权声明:大成小站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jln.cn/post/456.html

标签: CIT
分享给朋友:

“CIT二三事” 的相关文章

评论列表

马内
2021-08-01

感谢博主的分享,支持了。

新笔趣阁
2021-07-06

感谢作者
免费小说http://biqugexi.com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